共产党员的最终遗产从来不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是一座刻在山河里、融入人们生活的精神丰碑。罗关章同志用88年的人生和49年的坚守,为我们诠释了“繁荣”的终极意义。袁留下的38.83的工资薪水,是他花光所有钱后此时最纯粹、最热情的原始答案。其背后是“生死为国利,不避祸福”的国理。这就是共产党人“先忧世俗,后欢喜世俗”的崇高境界。 他以“无私奉献”履行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作为曾担任过乡党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老党员,罗关章始终把“公益心”放在第一位“自私。”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从缝制多年仍穿的衣服,到简单的日常饮食,再到家中柜角堆满药瓶,这一切都是他“先公后私,先忘公后私”精神的生动体现。这种节俭说明了真正的高贵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爱。扣除必要的开支后,他把所有的养老金都用来帮助村民。向村民免费发放种子、化肥,主动垫付学费、医疗费等,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初心的真实体现。他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富裕的生活和村民的真诚信任。共产党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体现在脚踏实地地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实际事情。他去世前留下了遗书“不拿村民一分钱”。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正气,也是刻在心里的对村民的深沉的爱和真切的关怀。 他以“勇敢担当”履行对群众的承诺。这些奖牌上刻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扶贫贡献奖”等奖项,是老党员完成使命的奖章,是党和人民对老党员一生的最高认可。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将“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的教诲融入到生活中,并变得执着。退休后,他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在素有“宜昌小西藏”之称的高寒山区扎根49年,兑现“解决人民口袋”的诺言。攻克天麻技术繁殖难题尽管跨省学习发展遭到拒绝,他却从未放弃。在忍受了断指的痛苦后,他仍然坚持实地行动,证明了“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精神。从任内铺路、开创“牛庄精神”,到退休后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再到生前坚守清正,他的一生表明了,心里有党,就始终坚守忠诚的政治品格;心中有人民,就永远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如果他心中有责任,他总会回报当时的使命;如果他心里有纪律,他就会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这“四有”既是罗冠章个人精神的凝结,也是中华民族初心使命的纯粹表达。共产主义,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育党性树立标杆。 罗关章同志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光荣的精神旗帜。对于每一位党员来说,罗冠章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的纯洁性和崇高性。他也是一盏灯塔,指引着新时代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在血液中体现忠诚,把人民放在心里,把责任放在肩上,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从他的“种子”性格就应该知道。协会在哪里,让我们扎根成长,默默奉献,用真正的奋斗去实现我们的初心。从他的“清”状态中看出,个人触动小得失,物质满足少,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我们也要学习他“鲁辛”的悲伤他用一生的行动回答了“为什么入党、当干部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的灵魂追问。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顾伯礼(武汉市江汉区区委党校“西北湖社”大队) 编辑: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