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新闻(通讯员 陈雪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开创我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武汉·武汉·武汉·武汉·江汉 由学校主办,武汉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的中国伦理学会地方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思想政治“小课堂”研讨会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商学院成功举办。区域主要景观
11月8日上午,会议在武汉商学院行政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秘书长王海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童华,湖北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灵军,国家名师教学工作室主持人,中国地方大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卫东江汉大学伦理学会副校长、开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马继刚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国内外150余位专家学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沉阳大学、惠州学院、湖北师范大学、建山大学等20多所高校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师和硕士生、硕士生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经验。
中国伦理学会执行秘书长王海滨致辞
武汉商学院副院长罗双燕教授首先致贺词。他系统阐述了这次会议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学校实践。他认为,这次会议搭建了讨论思想改革和政治教育的平台,共同绘制了“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秘书长王海滨在大会致辞中,深入阐释了新时代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系统介绍了中国伦理学会的发展定位、学术使命和实践责任,为与会者对接全国伦理学学术资源、深化研究搭建了沟通桥梁。武汉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超跃发表讲话,深入阐释了江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实践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优化德育模式和方法,完善学校教育体制机制。
武汉商学院副校长罗双燕教授致辞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华“从我国2025年发布的三份白皮书中学到了增强思政课领导力的宝贵资源”,华中科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令军就“小思想家有效融合的现实难点与成功思路”等话题进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阐述。在大会交流环节,开封职业学院副院长马继刚以“开启‘大思政课’视角下社会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探索”为题,开封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范雄飞以“扎根英雄,培育新时代人”为题进行了题为“本土化实践与模式创新”的发言。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中,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独武在“多载体、层次化、立体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兰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科技伦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惠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泽荣作“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探索”,新华网学术中国区负责人金其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科技道德教育”发表专题演讲“新华网赋能优秀人才传播,提升学术研究影响力”区域专题专题,武汉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宗金就“‘学院第一课’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探索”专题进行交流发言。
童华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主旨演讲
下午,来宾们参观了武汉商学院校史馆和御马公园,通过沉浸式体验,真正了解了学校精神的核心特色和办学特色。
下午,平行论坛与研究生论坛同时举行,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增艳教授、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春艳教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国平、长沙大学于文德教授主持。师生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总主题呈现出“主题主题高、呈现形式多样”的独特特点。思想碰撞足够多,沟通效果显着。
平行论坛
会议总结此后,教育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名教授、“长江学者”向九余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他基于学术研讨会的基本逻辑,从“内容-主题-保障”三个维度系统地总结了本次论坛的三大标志性特征:聚焦主题、瞄准目标;主题多样,成果丰硕;完善的服务,有力的保障。向九余教授基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向与会专家学者建议:继续关注并赋能中国伦理学会地方高校教育专业委员会建设,以本次会议为学术交流和实践探索的新起点,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政治课“聚魂育人”的变革,共同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路径和方法。他们在谱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高校智慧,展现了学术责任。
闭幕式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九余致闭幕词